金陵闲话
江南多水,水多则人灵。然而这\"灵\"字,在南京却显出几分异样来。
我初到南京,便觉此城气象不同。既非姑苏那般婉约,亦不似沪上那般张扬。它静静地卧在长江之滨,像一位阅尽沧桑的老者,任凭旁人如何评说,只自顾自地吞吐着六朝金粉。
南京人常自嘲为\"大萝卜\",此语甚妙。萝卜者,外皮粗粝,内里却脆甜多汁。南京城亦复如是,表面看来不甚讲究,骨子里却自有章法。那些\"徽京\"的戏谑,南京人听了不过一笑,有时竟自黑得更甚。这倒让我想起故乡那些\"破落户\",明明家底殷实,偏要自称\"穷酸\",待外人真当他是穷酸时,却又急了眼。
展开剩余71%城北的明城墙砖石斑驳,每一道裂缝里都藏着故事。东吴的旌旗、南唐的词章、明朝的宫阙,皆化作尘土,唯有这城墙依旧。而今人在城下走过,掏出手机拍几张照片,配以\"南京又破又旧\"的文字发到网上,博得几个点赞,便自以为得了南京三昧。殊不知,这破旧里沉淀的,是多少代人的血泪。
夫子庙前游人如织,秦淮河上画舫穿梭。商贩吆喝声里,隐约可辨《桃花扇》的余韵。南京的包容,便在这市井烟火中显现。它容得下安徽来的打工者,也容得下上海来的投资人,甚至容得下网上那些无端的调侃。只是这包容并非无度,就像秦淮河水,看似平静,底下却有暗流涌动。
城南老巷里,常见三五老人对弈。他们用南京话争论着\"多大事哎\",却为一步棋争得面红耳赤。这情景颇可玩味——南京人不在乎虚名,但在乎该在乎的。网上那些玩笑,他们可以一笑置之;但若有人当真轻视南京,这些\"大萝卜\"们立时就会露出辛辣本色。
夜幕降临,新街口华灯初上。现代大厦的玻璃幕墙映出紫金山的轮廓,古今在此交汇。南京的特别,正在于它既不沉湎过去,也不盲目追新。它知道自己是谁,也知道别人怎么说。这种自知之明,比任何辩白都有力量。
临别南京时,见一群少年在玄武湖畔奔跑。他们笑声爽朗,全无负担。想来,这座城的风骨,终将由这些不在乎\"徽京\"戏称的南京崽来传承。江南江北,本是一家。愿南京永葆这份通达,也愿世人能读懂这通达背后的尊严。
[1]《桃花扇》:清代孔尚任所作传奇剧本,以南京秦淮河畔为背景,描写明末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反映了南明弘光朝的覆亡历史。
[2]明城墙:指南京明城墙,始建于1366年,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城垣之一,见证了南京作为明代都城的历史。
[3]\"大萝卜\":南京人自嘲的称呼,既指南京特产的大萝卜,也暗喻南京人性格直爽、朴实的特点。
发布于:山西省顺阳网-免息炒股配资-专业在线配资-在线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