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突然被一阵剧痛惊醒,脚踝像被刀割一样,痛到无法动弹。一开始以为是扭伤,但脚肿成馒头,只能去医院急诊求救。”入秋后,市民沈先生刚涮了几次火锅,结果就半夜出现了症状,最终经诊断为痛风,经过几个星期的治疗渐渐好转。痛风大多半夜发病,该去哪里就诊?
记者近日获悉,地处长宁区的上海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下称“光华医院”)自2015年开始,于急诊开辟痛风诊室,直至去年底再度升级,成立全市唯一一家提供痛风24小时服务的医疗机构,由此为这类患者“兜底”保障。
痛风正在年轻人群中持续高发。数据显示,我国痛风患者约有1800万人,目前18-29岁年轻人患病率最高,占比患者群里的32.3%。痛风性关节炎好发于下肢关节;发作时,会在关节处局部发生红肿热痛的现象,时常合并关节活动受限,出现无法走路、无法穿鞋的现象。更令人烦恼的是,痛风经常在半夜或一大早突发发作,凌晨12点至早上8点是痛风发作的高峰时段,比白天高出2.36倍,导致半夜发作的患者就诊颇为不便。
“痛风常会被误诊为扭伤,临床甚至有患者误诊一个月后症状丝毫没有缓解,最终来到医院求诊。”光华医院急救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兼任急诊科副主任汪荣盛说, “让更多患者能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医院10年前在急诊有意识开辟痛风专门诊室服务,安排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轮流值班。”急诊服务开设至今,每周半夜都能接诊到2-3名痛风患者。
为何痛风最爱半夜发病?专家分析这与几个因素密切相关。首先是尿酸水平波动,人体在夜间新陈代谢减缓,体温降低,血液中尿酸盐的饱和度降低,容易生成结晶沉淀在关节处,引发痛风发作。其次是不良生活习惯,如晚餐过饱、睡前饮酒、熬夜等,都可能增加发作概率。此外,有痛风遗传家族史的人也更易发病。
汪荣盛告诉记者,就在上周,一名“00后”22岁的年轻人突发发病,来到急诊进行针对性治疗,“他日常不喝白开水,爱喝冰可乐等含糖饮料,吃得又比较肥腻,年纪轻轻尿酸高达700μmol/L(男性正常值为208~428μmol/L)。事实上,近年来急诊“90后、00后”来看痛风的比例越来越高,值得高度警惕。”
光华医院风湿免疫科陈亮副主任医师介绍:痛风发作时,临床首选秋水仙碱,目前主张低剂量方案,首剂量1mg,症状缓解不明显,1小时后加0.5mg,之后每天0.5mg两次服用,直至症状缓解或出现腹泻等副作用表现。对于首发痛风患者,一般在疼痛缓解后,开始服用降尿酸,尤其在刚开始服用降尿酸药的初期,可以短期小剂量服用秋水仙碱避免疼痛复发。如果单秋水仙碱无法控制症状,可以加用消炎止痛药物,但要注意,有明显消化道病变或出血风险的患者禁用,部分消炎止痛药物对心脏、肾脏都有一定风险。此外,应用激素能快速缓解疼痛炎症反应。
日常如何预防痛风发作?关注尿酸是最关键的内容。专家解释,尿酸是人体嘌呤代谢的终末产物,就像“坏情绪”的积累。嘌呤分外源性、内源性。外源性主要是食物来源,如动物内脏、海鲜、红肉(含DNA/RNA中的嘌呤碱基)等,内源性主要是衰老细胞凋亡释放核酸、经酶解生成嘌呤底物。其中外源性只占20%,内源性确要占80%。对于没有痛风的人来说,428μmol/L是正常上限,偶尔超过一点不要紧,日常多注意即可。但对发作过痛风的患者,最好通过清淡饮食、增强运动等自我调节在428甚至400μmol/L以下,以免多次复发影响生活质量。
另悉,作为全国范围内以关节病中西医结合诊治为特色的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光华医院建院于1958年,目前拥有新华路568号、延安西路1508号两个院区,痛风急诊设于新华路院区。院长肖涟波透露,目前医院异地迁建项目一期工程(延安西路1508号)已进入到装修冲刺阶段,计划于明年春节前完成综合验收,届时将延安西路院区住院部及全院的门急诊均搬入新大楼,痛风急诊也将同步搬入,未来为市民提供更优质医疗服务。
顺阳网-免息炒股配资-专业在线配资-在线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