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中国台北一姐郑怡静因伤退出中国大满贯比赛,很多球迷都觉得国乒女队这下稳了,特别是孙颖莎和王曼昱,在女单、女双和混双三个项目上少了个强劲对手。
但事实真的如此乐观吗? 郑怡静的退赛确实是个利好,但她只是众多外协高手中的一个。
目前世界乒坛,能对中国队构成威胁的选手可不少,她们个个身怀绝技,随时准备掀翻国乒主力。
孙颖莎现在的状态确实火爆,2025年还没过完,她就已经拿了6个单打冠军,包括澳门世界杯、多哈世乒赛、新加坡大满贯这些重量级赛事。
她的世界排名积分遥遥领先,跟其他选手已经拉开了明显差距。
她和王曼昱的交手记录也占优,是17胜9负。
孙颖莎的技术,特别是前三板,进步非常明显,她善于用正手控短和中间劈长来压制对手的反手。
不过今年她也输过三场比赛:亚洲杯决赛输给王曼昱、美国大满贯输给陈熠、横滨冠军赛输给陈幸同。
王曼昱在2025年经历了一些遗憾,多哈世乒赛决赛输给孙颖莎,美国大满贯输给朱雨玲,澳门赛又被逆转。
刘国梁用十个字点评王曼昱:“思想包袱重、间歇性沉闷”。
这话点出了王曼昱的问题,她比赛时表情有时会犹豫,肢体语言也不太积极,可能因为太追求完美,反而怕犯错,关键时候不敢放手进攻。
她还缺个固定的主管教练,徐辉指导去管青训后,她的战术规划和赛前准备都受影响,体能和移动能力也是她的短板。
不过她在澳门世界杯和多哈世世乒赛两次击败张本美和,立了大功。
除了孙颖莎和王曼昱,小将蒯曼的崛起是女队新周期的一个亮点。
她的进步有目共睹,澳门世界杯获得了单打亚军,澳门冠军赛连续击败了伊藤美诚等日本选手。
她之所以能成为三号主力,主要得益于出色的双打能力。
与王曼昱搭档获得过大满贯女双冠军,与林诗栋的混双组合也成为国家队新王牌。
考虑到下届奥运会赛制调整,蒯曼的三号位置相当稳固。
别看国乒女队这么强,外协选手可是虎视眈眈,有5位高手尤其需要警惕。
第一位是日本的桥本帆乃香,她可真是个“削球克星”。
在40+大球削弱旋转、削球手生存空间压缩的背景下,她居然能逆势成为“国乒苦主”,曾创下对国乒11连胜的惊人纪录。
钱天一、王艺迪等主力都先后败在她拍下,直到遇上孙颖莎,这波连胜才被终结。
她的削球功底扎实,跑动范围广,削球质量高且旋转变化丰富,更关键的是具备极强的“削中反攻”能力,能在防守中突然发起反击打乱对手节奏。
目前国乒女队中,仅有孙颖莎、王曼昱对阵她时能保持较高胜率。
第二位是日本小将张本美和,别看她才17岁,展现出的实力已经远超同龄人,对国乒的威胁甚至超过东京周期崛起的伊藤美诚。
与伊藤生胶“相持失误率高”的天然缺陷不同,张本美和能与国乒主力对轰七、八板不落下风,且单板质量极高。
目前国乒女队中,仅王曼昱保持对她的全胜纪录,孙颖莎、王艺迪、陈幸同均曾不敌这位日本小将。
更值得警惕的是,张本美和上升空间巨大,预计2028年将迎来巅峰期,未来有望具备击败任何一位国乒主力的能力。
第三位是波多黎各的迪亚兹,有着“最强外协”称号。
她凭借刚猛的球风、“力大无穷”的击球,成为国乒不可忽视的对手。
在WTT澳门冠军赛上,她便爆冷将王艺迪挡在首轮,即便与孙颖莎对轰反手,也丝毫不落下风。
不过,迪亚兹的短板在于情绪波动较大、发挥稳定性不足,打疯时势不可挡,一旦陷入被动则容易快速崩盘。
但从澳门赛表现来看,她已变得更加稳健成熟,未来若能改善稳定性,威胁还将进一步提升。
第四位是日本的大藤沙月,她在日本女队新周期阵容中,已稳居早田希娜、张本美和之后的三号位,伊藤美诚、平野美宇则明显下滑。
她的威胁不仅限于单打,更在双打赛场,大藤沙月/张本美和的女双组合,堪称国乒洛杉矶奥运会女双项目的头号劲敌;
此前多哈世乒赛,她还搭档吉村真晴将林诗栋/蒯曼挡在四强之外,单、双打双线都需国乒高度重视。
第五位是德国的韩莹,她的削球打法是个“特殊变数”,随时可能扳倒国乒选手。
WTT澳门冠军赛中,韩莹与陈幸同鏖战78分钟才遗憾落败,展现出极强的韧性。
若不是年龄增长带来的体能问题与伤病隐患,她的威胁甚至可能超过桥本帆乃香。
郑怡静的退赛固然减少了国乒女队的一个竞争对手,但真正考验在于如何应对这些风格各异、技术特点鲜明的外协高手。
孙颖莎、王曼昱和蒯曼组成的“三驾马车”虽然实力强大,但面对这些专门研究国乒打法的对手,任何一场比赛都不能掉以轻心。
那么问题来了,在这么多高手虎视眈眈的情况下,你觉得国乒女队在家门口举办的中国大满贯上,能够顺利拿下全部三个冠军吗? 谁才是孙颖莎和王曼昱的真正劲敌?
顺阳网-免息炒股配资-专业在线配资-在线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